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区,一场多学科合作的微创癫痫手术正在进行。
一根直径约1-2毫米的激光光纤,在机器人“导航”下精准穿入大脑,直达引发癫痫的病灶。磁共振实时“监控”下,医生通过激光精准加热并消除病灶,屏幕上的温控数据和热成像图清晰显示治疗过程。
这是仁济医院最新开展的磁共振引导激光间质热疗(LITT)技术,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场景。
在放射科、麻醉科、神经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下,患者小张全程生命体征平稳,术后头皮仅留一个微小穿刺点,无神经功能损伤,无痕告别病痛。
脑深部“雷区”毫米级精准突破
18岁的小张被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困扰多年,发作频率越来越高。经检查发现,她大脑深处藏着一团“捣乱的神经细胞”——脑室旁灰质异位结节(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的神经组织),这些细胞就像大脑里的“捣乱团伙”,不断释放异常电信号引发癫痫。关键问题在于,这团异常组织位于大脑深部,紧邻负责记忆的重要脑区和传递视觉信号的神经通道,如同藏在精密仪器核心的“故障零件”。以往这类情况往往需要开颅手术,但风险极大,好比在复杂仪器内部徒手调整零件,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记忆或视力。
“现在有了国际前沿的LITT激光热疗技术,不用开颅就能精准‘清除’大脑深处的病灶。”据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周洪语介绍,这项技术只需在头上钻一个2毫米的小孔,伸进一根1.8毫米粗的激光光纤导管,在磁共振的实时引导和温度监控下,精准加热清除引发癫痫的异常组织,误差控制在毫米级,既能彻底清除病灶,又能保护周围神经。他带领的功能神经外科团队,在癫痫灶定位方面拥有丰富经验,在此前已积累了大量立体定向脑电图手术(SEEG)电极植入和热凝毁损经验,为各种类型难治性癫痫患者实施高难度手术。
从传统手术到激光热疗,技术革新的目标始终是用最小创伤实现最好疗效。据透露,LITT技术让癫痫手术从“开颅切病灶”变成“精准消病灶”,癫痫外科手术精度已迈入“毫米时代”,患者术后恢复更快、更安全,标志着癫痫治疗进入了更微创精准的新阶段。
“机器人+激光”多学科精密协作
一场高难度的新技术手术,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。在仁济医院的手术室里,放射科、麻醉科、神经外科等团队上演了一场精密的协作,每个环节都默契无间。
手术台上,手术机器人正在“大显身手”。它的机械臂就像精准的“机械手”,以比头发丝还细的精度(0.1毫米),沿着预设的“安全通道”,把激光光纤送到大脑深处的病灶旁。
“以前做手术靠医生经验‘手感’,现在机器人就像给医生装上了‘超视眼’。”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烈美透露,最关键的激光消融过程,全程由磁共振实时“监控”——屏幕上的温度热力图会像“电子温度计”一样,实时显示激光加热范围,确保异常组织被彻底“烫灭”,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却丝毫不受影响。
这场“高科技手术”全程只用了2小时,出血还不到5毫升。当看到屏幕上的消融范围和术前计划完全吻合时,在场的医生们都松了一口气——这意味着手术大获成功,患者不用开颅就能告别病痛。
术后快速恢复新技术带来新希望
术后第二天,小张就能下床走动,身体各项功能都很正常。影像检查显示,引发癫痫的病灶已经被完全消除,周围的大脑组织也完好无损。
据周洪语介绍,LITT技术特别适合治疗“长在大脑深处、传统手术难到达”的病灶,比如灰质异位、下丘脑错构瘤等;作为癫痫治疗领域的前沿技术,它让很多原本需要开颅的患者避免了大手术的风险。
神经外科主任冯军峰表示,LITT就像治疗大脑深部疾病的“超级手术刀”,不仅能治癫痫黄金配资网,未来还能为脑胶质瘤、淋巴瘤、脑转移瘤等更多大脑深部疾病患者提供微创治疗的新选择,让更多人告别开颅手术的痛苦。
广盛网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